珠海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地新闻
长风万里启新程——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5周年之际
2024年02月19日
【字体: 打印本页

春风拂面,湾区日新。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车畅人旺;濠江侧畔,琴澳一体化蹄疾步稳;特区大地,高质量发展号角声声,工厂人来货往、街巷人气升腾、乡村人才兴旺……一幅人勤春早、龙腾虎跃的奋斗画卷。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了全面规划,其中更是明确提出“极点带动”,要求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

奋勇争先,不觉日长。5年来,珠海牢记“国之大者”,紧抓重大机遇,勇担特区使命,不折不扣把总书记、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全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携手澳门提升大湾区澳珠极点能级量级,在高质量发展中勇挑大梁、勇闯新路、勇开新局,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联通:“北上南下”双向奔赴

一桥连三地,烟火气更浓。珠海是全国唯一与港澳同时陆桥相连的城市,在“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后的首个春节长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持续迎来客流、车流高峰,前7天累计验放进出境车辆10.9万辆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倍,其中“北上”港澳单牌车7.6万辆次,占比达七成。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5年来,沿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擘画的远大蓝图,从“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到加快建设珠肇高铁、黄茅海通道、珠海机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珠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取得丰硕成果。

“两车北上”“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旅游”落地实施,通关程序便利化不断提升;举办首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圆桌会议,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人才、金融、技术的流动更加活跃;持续推进“湾区通”工程,港澳居民参加珠海养老保险超4.8万人、医保超5.4万人……如果说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大湾区的骨骼与框架,以深层次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为主要表现的“软联通”,则为大湾区厚植开放、创新、活力的底色。

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已成为粤港澳三地共同关注的“热词”之一。截至2023年底,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7000亿元,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实现对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9个。

大潮已起势,滔滔不可挡。如今,珠海正积极携手各方共建大桥经贸新通道,以跨境物流为主攻方向,深化内地与港澳携手合作、融合发展,积极谋划以珠澳口岸人工岛、“洪保十”片区、金湾区为重点推动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延长线“四大重要节点”,拓展高栏港、粤港澳物流园与香港机场的物流合作,推动珠港机场战略合作升级,持续深化跨境物流、科技金融、人才流动等各领域合作。

“海陆空铁”齐头并进,“北上南下”双向奔赴,人流、资金流、物流相互交织,粤港澳大湾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新景象正加速展现。

蝶变:琴澳一体化可知可感

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自2009年横琴启动开发,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横琴发展把舵定向。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新形势下横琴的开发开放,不仅为粤澳合作点燃了“新引擎”,也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大平台”。两年多来,在横琴这片热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四新”产业开花结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合作区建设全面提速,琴澳一体化成效可感可知可见。

从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积极参与构建粤澳两地立法协同,到配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推动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从支持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到推动在珠海落地的10个产业项目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横琴……珠海切实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

逐光而行,行之将至。就在前不久,合作区执委会与省政府横琴办联合发布通告,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经合作区管委会研究同意,横琴自2024年3月1日零时起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实现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标志性举措,也是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双15%”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澳门新街坊”全面开售,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如火如荼……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小岛演绎精彩蝶变,挺立时代潮头。从十字门畔眺望,澳门、珠海、合作区的城市天际线交汇相连,横琴口岸“双向奔赴”的人流、车流往来不息,琴澳居民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机遇,为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一路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不断书写。

“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肩负好推动琴澳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大使命,持续提升琴澳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确保2024年合作区成立3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交出优异答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表示。

突围:让“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

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齐备的科创体系,以及活跃的创新市场和人才吸引力,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鲜明的标签之一。置身其中,珠海又如何在技术突破、要素创新、产业升级中拨动自身“命运的齿轮”?

全球最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纬景储能“超G工厂”正式投产、鸿钧新型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初步交付、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加快建设……曾经在新型储能等产业领域“寂寂无闻”的珠海,如今正在迅速聚拢产业新势力,在向“新”而行中不断绽放高光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奔跑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岭南大地奏响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最强音。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珠海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发展质量,在优化发展质量中增强发展后劲,把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摆在当仁不让的“C位”。2023年,珠海工业经济扛起大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8%,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69家,全市境内外上市挂牌公司达108家。

一组组数字,生动展示着珠海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增强、质效提升的实践,也深刻见证着珠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脚步。

“制造业当家”的成效,实实在在体现在一个一个项目上。2023年,珠海招商引资签约产业立柱项目37个,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730亿元。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产业森林”到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珠海着力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抢占先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从“大国重器”AG600蓝天逐梦到集成电路产业强链壮群,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到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5年来,珠海在重大平台建设中寻突破,在对接港澳创新资源中谋发展,在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中练内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2600家,累计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120家,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持续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抢占新赛道、壮大新动能,绝非一马平川、一路坦途。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跨越关口、探索路径。前不久召开的珠海市两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珠海将2024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

这是珠海坚如磐石的决心——

“以超常规速度在新能源上游、生物医药、全域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推动一批立柱项目快速建设投产。”

“把珠海54个5.0产业新空间与现有的各园区建设成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示范园区。”

这是珠海掷地有声的承诺——

“构建更快捷高效的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机制和要素供给机制,推动服务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项目走。”

“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做强做大。”

这是珠海气象万千的愿景——

“向陆地拓空间、向海洋拓空间、向天空拓空间,加快把珠海建设成为创新企业集聚的‘产业森林’、各类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珠海实践拓展‘陆海空’广阔空间。”

谋定而快动,厚积而薄发,珠海更有基础、更有条件、更有信心,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势能,在新征程上标高奋进!

跨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交出新答卷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如何打破“东西、城乡、陆岛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现状,也一直是珠海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2023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聚焦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陆岛统筹等持续发力,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搭建“1+N+X”政策体系,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交出新答卷。

城乡一体、东西合璧、海天一色……打开珠海地图,新一轮布局正在徐徐铺展。特别是过去一年来,从“耕海牧渔”到“云上智城”,从开拓绿美新局到深化“有业有住有家”计划,从打造“双航展”之城到挖掘伶仃洋文化……热火朝天的建设实践、高质量发展的铿锵向前、人民美好生活的不断实现、“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宜居宜业宜游,尽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活力、万千气象:

——突出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珠海坚持陆海统筹,深耕海洋牧场,万山、外伶仃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加快建设,研制全球首艘无人科考船“珠海云”号,开工建设珠海蓝色种业创新产业园,东澳岛等四个海岛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名单,“蓝色引擎”动力更加澎湃。

——持续擦亮绿美生态名片。珠海打响“百团大战”,实施“九大行动”,成功打造4个绿美珠海示范点,2023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万亩,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268公顷,新建、改建公园16个,持续推进203个“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天蓝地绿水清更加巩固。

——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第三届珠海艺术节、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等文化盛宴相继举行,珠海尽显“文韵悦动”。两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5部作品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不断提升。

特色园区里,“年鱼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孕育大商机;广袤沃野中,文农旅融合蹄疾步稳,“村村有物业”红红火火;蔚蓝碧海上,海岛游客纷至沓来,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等全链条产业纵深布局……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正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敞亮。

奋进: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

万骏驰骋,一马当先;江海浩荡,长风万里。只有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才能成为引领者、探路者、示范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两次来到珠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勉励珠海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为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今天的珠海,一派生机勃勃,处处跃动着改革创新的强劲脉搏。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在特区热土化为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深情中蕴含深意,厚爱里寄予厚望。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擘画了“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奋进蓝图。

前不久,省政府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5周年。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口,珠海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形成了“1313”思路举措,即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瞄准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珠海更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全力向双循环战略的重要节点、未来技术的策源地、未来产业的集聚地、未来城市的样板地、文化繁荣的新高地奋进。

“从数量到质量、从空间到功能、从物质到精神、从综合实力到发展能级,推动珠海高水平全方位跃升。”陈勇表示,珠海将着眼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立足珠西、面向粤西、辐射大西南,在外联内拓中创造机遇,在做强平台中集聚资源,在向海图强中打开空间,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路先锋。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新春第一会,擂鼓再出征!就在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凝聚新共识、拿出新举措,吹响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方能开新局谱新篇。让我们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依托港珠澳大桥构建经贸新通道,发挥横琴重大平台作用,在与港澳更高层次深度融合中做大做强澳珠极点,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