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珠海金融电台
珠海金融电台034期|新市民,普惠金融新使命!
2022年04月12日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在金融支持小微过程中,“新市民”正成为今年金融机构服务的重点人群。继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满足新市民在多个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后,《通知》再次提出要扩大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的金融覆盖。

那么,“新市民”究竟指的是谁呢?我们又算不算“新市民”呢?快来跟小珠一起了解一下吧!


1. “新市民”指的是谁?

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2. 怎么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①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②明确新市民范围,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

③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新市民创业就业

④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

⑤落实相关政策要求,助力新市民培训及子女教育

⑥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

⑦丰富养老金融服务产品,加大新市民养老保障力度

⑧优化基础金融服务,增强新市民获得感

⑨加强组织保障,推动工作措施落地实施


3. 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呢?

新市民群体具有数量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但不得不承认,新市民享有的金融服务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如果说在城市站稳脚跟和谋求发展是新市民的根本诉求,那么做好新市民普惠金融服务则是满足新市民日常生活发展的基础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应转变观念理念,把新市民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把服务新市民纳入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设立专项额度、加大内部激励等措施,逐步提高新市民客户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对新市民开户、结算、担保等方面的费用,能免则免,能降则降,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市民“减费让利”。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方式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降低对抵质押物依赖。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期限灵活、费率适中的金融产品嵌入到新市民工作和生活消费中,并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建立并完善新市民数据库,为信贷服务完善信息和风控支撑。

新市民用自己的双手撑起城市今天的发展,也应当享受普惠金融给他们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市民,就是普惠金融新使命!


编辑:小珠

参考资料: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2022年3月5日;

中国银保监会,《一图看懂!新市民金融服务》,2022年3月6日;

经济日报,《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难点》,2022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