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法律小知识
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不能再随意使用了
2022年03月10日
【字体: 打印本页

徐凌翔■ 广东莱特律师事务所 律师

2022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正式施行。《通知》中对于收款条码管理有如下规定:

1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为其提供特约商户收款条码,并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2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简而言之,就是收款条码分为个人和经营用收款条码,其中,受到《通知》约束的主要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按照《通知》规定,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并将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要求为此类个人用户提供商户收款条码,提升对个人经营者的收单服务质量。通俗来讲,就是众多商户提供微信、支付宝经营性二维收款条码,以后不能用个人二维码来收取经营性的款项,更不能将该条码出租、出借用于连面都没见过的消费者进行收付款。

看到此处,想必大家脑海里都会出现近几年日常生活的一幕幕:超市扫码购物、乘坐出租车扫码付车费、商场购物后扫码支付……随着我国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渐成熟,推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诞生,加之电子商务的快速推进,使得人们的移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国内电商如腾讯、阿里等也紧跟大势,凭借便捷的客户体验,以及O2O的发展产生的大量移动消费,在支付成本的考量日趋关键之际,应运而生了二维码支付这一解决方案。

不可否认,对于我国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经济众多的个体工商户而言,这一支付方式不但极大的改善了消费者日常出行携带大量现金的不便,在贴有二维码的地方简单用手机刷一下就可以完成交易,同时商家也不必承受诸如货到付款等等高成本的支付。根据中国银联2021年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自己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上一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其中,二维码支付用户占比达85%,较上一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既然二维码支付如此的“如日中天”,政府为何还要对其进行监管甚至如上文《通知》中的要求进行限制呢?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央行负有对全国金融机构活动进行领导、管理和监督,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而移动支付也就是二维码支付也有其自身的短板或者风险,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网络安全风险

二维码支付必须要有网络作为支撑,这给网络上的不法份子即俗称的“黑客”有可乘之机,利用网络漏洞或者如木马、钓鱼网站等等生成的二维码,对用户的资金、个人隐私构成安全风险。

二、违法犯罪风险

首先,如果缺少监管,众多商户使用个人二维码支付,容易出现套现问题;其次,不法份子违法犯罪资金无法在市场上流通,但通过这些个人支付,擅自更改终端交易路由、商户编码、商户名称、交易地址等方式隐藏违规交易,为不法分子借道转移违法犯罪资金把钱“洗白”提供了便利,甚至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收款条码转移赌资,为跨境赌博活动提供支付通道,严重扰乱了互联网经济的秩序,危害社会的的稳定。

三、国家税收流失风险

另外,有人利用个人收款条码作为公司经营款项的支付渠道,即公账私存,隐匿公司的正常经营收入,不进行正常的纳税申报,从而逃避应交税款的责任。

其实早在2014年3月,央行就曾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了二维码支付服务,并要求支付宝等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况上报。此次,央行再度出手,其目的正是为了有效提升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水平,避免国家税收流失,有力斩断跨境赌博等犯罪“资金链”,保障社会公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