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金融法律小知识
如何理性投保“隔离险”
2022年02月17日
【字体: 打印本页


杨鹏飞广东莱特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

新冠疫情爆发后,部分人群担心疫情原因导致自身被隔离,影响自身收入,某些保险公司抓住这部分害怕隔离影响收入的群体心理,推出了“隔离险”,宣传铺天盖地,什么“隔离能躺赚”、“隔离1天能领500元,让保险公司给你发工资”、“一杯奶茶价格保一年”等等宣传,在许多社交平台都能见到。

“隔离险”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险种,本质上是意外险,在2020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就明确了,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禁止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此类单一责任产品。

“隔离险”即意外险附加隔离责任。以之前热卖的某险企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保险合同名称是《个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互联网专属)》,保险合同中约定“本保单扩展赔付新冠肺炎(COVID-19)强制隔离每日津贴保险金”,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承保新冠病毒导致的保险事故。

因购买方便(不少产品还在出行软件上自动推送,和飞机票火车票搭售)、保费便宜,直击消费者痛处的“隔离险”成了网红产品,但夸大、博眼球式的片面宣传,暴露出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

2021年8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出手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等内容。随着“隔离险”热卖,其不如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也显现出来,并频频被消费者投诉。在黑猫等投诉平台上也爆出多起隔离险拒赔案例,与隔离险相关的投诉有1600多宗,理赔难现象较为突出。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每当各地突发疫情时,保险营销员趁势在群聊、朋友圈中转发保险产品链接,只宣传保障范围,却没有同样力度的强调免赔责任。在投保隔离险时,有一部分消费者在投保时并没有全面了解保障范围和理赔范围。因此投保人在理赔时容易被拒,进而引发理赔纠纷。

因此,消费者购买“隔离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投保时是否满足投保规则

如投保人的职业、投保地域、份数等要求。许多 “隔离险”不保家庭主妇/夫、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下岗人员、易接触新冠的高危职业人群等等;投保时遭拒赔是因为保单特约载明隔离津贴按保单维度赔,而不是按保单内份数赔,出现了同一保单即便含有5份,也是按1份的保额赔,对于客户主张的另外4份赔偿要求,保险公司按特约执行拒赔。

二、了解保险合同中等待期

保险等待期是不进行理赔,等待期短的隔离险较好,避免投保人出行中遇到疫情被隔离但保单还在等待期内导致无法索赔。

三、重点关注该保险产品的特别约定及责任免除条款

“隔离险”的免赔条款较多,许多人凭借自己朴素的价值观去理解隔离,事实上保险公司对“强制隔离”的限定较严格。部分保险公司的条款中:免费隔离不赔、居家隔离不赔、从中高风险地区回家隔离不赔、次密接不赔、全域管控不赔等等。还有的隔离险很刁钻,当事人在旅行目的地被隔离,才有资格理赔;在居住地被隔离,则不在理赔范围;是在同乘交通工具上接触被隔离的也不赔付等等……投保人在投保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线下投保时应要求销售人员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以及理赔条件、《投保须知及声明》等进行充分说明;网络上购买保险,最好去咨询客服,保存好聊天记录。保险公司有义务对保险合同中特别约定以及责任免除条款向客户说明。

四、理赔时所需要的材料能否完整取得

投诉平台中许多人投诉内容是“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实践中,理赔时要提供集中隔离证明材料,有的要求出自当地防疫部门,有的则要求县级以上甚至省级部门出具,社区和物业提供的证明很可能被拒赔。因此购买时需向保险公司了解清楚赔付流程,评估理赔条件是否苛刻,自身能否完整取得理赔所需要的资料。

最后,建议大家冷静配置保险产品。在购买隔离险时,要仔细阅读保险特别约定及责任免除条款,避免被产品所谓的“保费便宜”以及所谓的“高赔付金额”宣传所误导,不能达到投保目的。